第一位会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中国人沈福宗画像「凡尔赛宫访客展」展出

Tsai Hsiao-ying
巴黎凡尔赛宫正在展出「1682-1789年凡尔赛宫访客展」 ( Les visiteurs de Versailles 1682 – 1789 ),展品中有位来自中国的访客肖像版画,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位会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中国人沈福宗(1657-1692)
路易十四曾将凡尔赛宫打造成欧洲十七世紀最辉煌的宫殿,并向各国大使、艺术家、作家、学者、建筑师等精英敞开大门
從1686年暹罗王国大使到1788年印度迈索尔王国大使,各大陸的代表来到凡尔赛宫,除了讚頌它的华丽外,也伺机观察凡尔赛宫展现的流行趨势及富裕
「1682-1789年凡尔赛宫访客展」,展出包括画作、宫廷服饰、挂毯、瓷器、信件、书籍等,和各国大使、王子、访客们参访凡尔赛宫所带来的礼物,以及当时的服装约300件展品,呈现了当时作为外交中心的凡尔赛宫接待的名人和盛况
1684年,「太阳王」路易十四得知有一中国人在欧洲,便邀请沈福宗访问法国。现藏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部的这张《沈福宗像》版画,应是9月26日路易十四宴请沈福宗的宴会上法国宫廷画家所画
沈福宗头戴笠帽露出长辫,身着清代长袍及外套,右手拿毛笔左手持写有「天主圣教」四个字的纸轴,当时法国人拼他的名字为Chin Fo Cum
版画下方以法文介绍沈福宗是「中国人,出生于南京,双亲都是基督徒。受洗时教名为米歇尔( Michel),接受坚信礼时称为阿尔方索(Alphonse)。1684年他随耶稣会中国传教会委派的耶稣会士柏应理来到欧洲,途経法国时,他有幸觐见国王并在陛下面前用中国方式进食。他曾在罗马亲吻教皇的脚」
父母双方都信奉天主教,沈福宗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,与法兰德斯籍耶稣会士柏应理(Philippe Couplet,1622-1693)相识后,学会拉丁文并初步认识天主教。1681年,柏应理奉命前往欧洲向罗马教廷报告康熙皇帝对仪礼问题的态度,沈福宗随柏应理自澳门登船,于1682年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
1684年,年方27岁的沈福宗和柏应理应「太阳王」路易十四邀请于9月15日来到凡尔赛宫,会面时,路易十四向沈福宗提出有关中国社交和礼仪的各种问题,沈福宗则用拉丁语对答如流
沈福宗赠送路易十四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和《论语》的拉丁文译版,并请求在法国出版,还将孔子、康熙皇帝等人的画像展示给法国君臣看
作为回报,太陽王下令打开凡尔赛宫花园中的所有喷泉,让中国客人尽情欣赏。沈福宗磕头致谢,行三跪九叩之礼,国王再三劝阻
9月26日,路易十四宴请沈福宗,宴会上,路易十四听他用中文念主祷文,还问沈福宗如何使用中国餐具,沈福宗拿起桌上从中国进口的镶金象牙筷,当场展示筷子的使用方法,并用拉丁文讲述中国的餐饮文化。路易十四见过中国书法作品,好奇怎麽写出的,沈福宗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,让路易十四看他当场示范用毛笔写书法,宮廷画家就是当下取景制作版画
展场裡的解说就有1684年9月份的《文雅信使》  (Mercure Galant)报纸的编辑Jean-Baptiste Nolin(1657-1708)写道:柏应理「带来的中国青年名叫Michel Xin(1957-1692),参加了1684年的皇家餐宴…路易十四藉机要他用中文念祈祷文,之后,要他使用餐桌上的餐盘,好了解中国人用两根小筷子吃饭的轻巧和乾淨…他用右手将筷子夹在两指中间」
法国当时正流行「中国风」,沈福宗的适时到来,结识了一些法国贵族、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,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
当时也有报道称赞中国文字有八万字,需费时三十年才能熟习,可见中国人记忆力强和想象力丰富,還表示中国有很多学校和救济院,不见有乞丐。也提到双亲故世后,即埋在平地上,礼节隆重,并须叩头
路易十四后来资助了《论语》的翻译,1687年题为《中国哲人孔夫子》的拉丁文著作在巴黎出版,该书副标题是「用拉丁文表述的中国学说」,注明是奉路易大王敕命刊行,东方传教团提供资助,皇家图书馆非营利出售,皇家特许印刷厂印刷等
路易十四支持的这本翻译书,影響了17、18世纪的欧洲人對中国文化的了解,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在《风俗论》一书中介绍孔子学说时评价:「孔子为天地之灵气所钟,他分别真理与迷信,而站在真理一边;他不媚帝王、不好淫色,实为天下唯一师表。」
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對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王孔子的著作,盛讚孔子「有着熠熠闪光的思想和格言」

Photo: Tsai Hsiao-ying

اترك تعليقاً

لن يتم نشر عنوان بريدك الإلكتروني. الحقول الإلزامية مشار إليها بـ *